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独创
发布日期:2023-03-15 22:55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和儒学首创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立德、立言于一身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在明代学术成就数最大。实际上王守仁的书法也是有强烈小我私家气势派头的只是被他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所掩盖了。
明朝徐渭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书为心画”他的书法作品是他心学的反映这是他书法的独到之处。
《行草手札》手迹经折装共14纸上海图书馆藏。王守仁手札流传甚少此为其答浙江按使唐龙虞佐侍御书。
王守仁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在此帖获得诠释整体挺劲古逸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充实地体现了王守仁书法的特点与韵味到达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有清朗飘逸、恬静洒脱的风神。书法看出取法“二王”追求线条瘦硬风神自出胸中并不讲求墨色、空间、线条的变化与明人尚态书法相去甚远有晋尚韵的遗风在明人书法中独树一帜。
但因是书信总偶有率真的一面如|“乎”字竖钩一笔随性拉了很长。有意思的是“大人”二字写得特别大、显目依笔者之见是为了表现对收信者尊重有意为之。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
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另钤有“流传在海昌张渭渔处”旧藏印。
但偶也品评王世贞在《书王文成集后》认为他的书法尚未到炉火纯青的田地:“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
”(支荣慧)
评论王守仁书法首先要相识王守仁在哲学上的成就。王守仁曾把屋子盖在会稽山阳明洞所以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守仁在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建立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下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知己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学也有人称阳明学、心学顾名思义是由王守仁生长的儒家学说。
王守仁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即是天理”“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术影响庞大。凭据王守仁一生中的履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显着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续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阻挡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知己”从自己心田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内外不行分散。
知一定要体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王守仁书法多以行草为主将建立的心学融入书法从心田世界去寻找探索书法的真谛体现心田世界“知行合一”富厚了中国的书法理论与实践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亦是一个独创。
他的书法一下笔即有筋、骨、血、脉、肉其点画收支之迹合乎笔势由用笔而生字形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在追求书法天趣的历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清朝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作者简介:支荣慧书法家、文化学者。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并担任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等。(泉源:百度)
。本文关键词:王阳明,的,“,买球的app,知行合一,”,在,中国,书法,史上
本文来源:买球的app-www.darenge.com
Copyright © 2002-2022 www.darenge.com. 买球的app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36324712号-9